对比(对照)是“二元”存在的活动,指两种完全不同性质,甚至是将相反性质的形体并置结合在一起,元素或多或少一定有其差异性与类似性,差异性会使强者更强、弱者更弱、大者更大、小者愈小。经由对比关系的互相衬托,可增强彰显个别要素所具有的特性,进而创造出不同层次的美感,甚至可以刺激人的视觉与心理感受,使人兴奋或愉悦,亦可制造出活泼的趣味性来,这就是“对比形式原理”所呈现的效果。
对比形式产生“强调”和“基调”
在造形上(点、线、面、形、体、质、量、色、调、光。)体现相反的性质,例如:直线曲线、长短、大小、粗细、方圆、锐钝、明暗、黑白、深浅、红绿、虚实、强弱、硬软、新旧、轻重、简繁、精致粗犷等对比,经过设计,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间中,产生强者更强(强调),弱者更弱(基调)的现象,使其既对立又和谐;既矛盾又统一,在强烈反差中获得鲜明对比,并互相强调出对方的特征,求得互补和满足的效果,衬托产生对比之美。反之,对比愈弱,就会显得没有差异性,形成一种混沌不明的感觉。而类似性的表现便是调和形式。
对比形式诸如:大小、多少、上下、正反、东西、南北、左右、高低、前后、内外、方圆、直曲、长短、宽窄、黑白、凹凸、粗细、深浅、软硬、松紧、快慢、轻重、远近、疏密、浓淡、强弱、厚薄、盈亏、钝锐、纵横、有无、刚柔、实虚、明暗、日月、昼夜、阴晴、干湿、寒暖、冷热、好坏、动静、新旧、生死、男女、雌雄、老幼、胖瘦、美丑、善恶、喜悲、爱恨、贫富、贵贱、分合、垂直水平、人为自然、有机无机、具像抽象、理性感性、中央边缘、清晰模糊等种类繁多。当对比形式的表现内容太过繁杂时,在创作上恐会受其影响,透过分类归纳建立其秩序,方能在创作上建立方向与规范可循。
强调形成视觉焦点
虽然已将“对比形式”表列分类,但是某些元素在被定位及归类时,因其本身具备“有形对比”与“色彩对比”双重或多重特性,较难以明确定位,如虚实对比,似乎可被归类“有形的对比”中的空间对比,可是在中国的绘画思想中,它似乎又是属于无形的表现。
构成珠宝首饰的造形是“实体面积(点、线、面)”和“虚构面积(镂空、涵盖)”。实体面积中的“面”,则是构成视觉焦点的主要元素,以“点线”和“虚构面积”构成的型态,容易被视为基调。而珠宝首饰造形中,最节省的材料是空气,如何利用“虚构面积(镂空、涵盖)”的配列或组织非常重要,虚实对比同时产生阴影层次变化之美,更是呈现三维效果的最佳方式。
观看色彩时,会受到周围色彩影响而产生变化,就是色彩的对比现象。色彩对比现象有:同时对比、色相对比、明度对比、彩度对比、补色对比、寒暖对比,面积对比。对比色在色彩学上称“补色”,例如:紫色与黄色、红色与绿色、蓝色与橙色,在色相环上位置是两两相对。色彩对比令人感到生动、活泼,霓虹灯以对比色闪烁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。
开放与封闭形式,动静之美
当使用量体一词时,应探讨“开放”与“封闭”的对比形式。开放形式是基于外凸原则而成,是由中心向外放射发散;这种形式在自然界中很常见,如花朵、植物,因开放形式正按着成长的基本类型而成。“开放式”表现在珠宝首饰上,是以“点”、“宝石爪尖”或“活动”为构成的造形外缘,不规则的外形边缘体现出扩张特性,使首饰造形显示出向外伸展的动态效果。
在封闭形式中,设计焦点在造形的中心,具有内聚的质量,自周围环境中弧立而出;这类对象所包容的空间乃是体积。“封闭式”表现在珠宝首饰上,是以“线”、“金属边”或“固定”为构成的造形外缘,规则明确的外形边际呈现出静止特性,使首饰造形显示出集中停止的静态效果。
概念式对比,意会之美
在“造形式对比(有形的对比)”中,“视觉元素对比(形状、色彩、大小、肌理)”和“关系元素对比(位置,空间,方向,中心/重心)”是可见的,创意表现若依循着对比形式发展,便可很轻易地视出其端倪,表现手法比较直接具体。
至于“概念式对比(无形的对比)”已非肉眼所见而能直接领悟,强调的是心灵与意志上之诉求,必须透过个人的美学感知判断,将理性与感性的知觉升华,方能将概念性对比所表达之精神与内涵理解,得到更大的共鸣与回响,深刻感动进而推己及人。是以,概念性对比所表现之境界甚高,其表现手法比较间接,并非一般人所能理解。此外,由于对比是把原来的特性显现得更突出强烈,往往会在造形与色彩上产生“错视现象”。追求画面对比效果时,须特别注意宾主关系,才能达到相互烘托的效果。
By:珠宝世界